查看原文
其他

10首状元诗赠高考学子:祝你旗开得胜,金榜题名!




十年寒窗,蓄势待发,莘莘学子,不负韶华!
今天,1193万考生奔赴考场。
在此特意精选10首状元诗词,赠与学子们万千好运,为你们加油祝福。

只愿学子们不负努力,不留遗憾,不畏考验,祝你们旗开得胜,马到成功,金榜题名!


  • 孟郊,唐德宗贞元十二年(796年)考中进士。


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——唐·孟郊《登科后》

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,他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,写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。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“春风得意”这个成语,更为人们熟知。


  • 徐夤,乾宁元年(894年)进士及第。


喧喧车马欲朝天,人探东堂榜已悬。
万里便随金鸑鷟,三台仍借玉连钱。花浮酒影彤霞烂,日照衫光瑞色鲜。十二街前楼阁上,卷帘谁不看神仙。——唐·徐夤《放榜日》
这首诗描写了放榜前礼部南院人声鼎沸的场景。放榜之后,京城的百姓争相一睹新科进士的容貌,整个京城热闹非凡,放榜日成为京城当天最重要的大事。


回首向来萧瑟处,每一次日出每一层涟漪都是美丽动人的;每一袭风浪每一片乌云都是值得感激的。


洪流勇进,乘风踏浪,我欲搏击桑田横流;傲视群雄,飞鞭催马,吾将痛饮黄龙美酒。攀蟾折桂,舍我其谁!



  • 刘沧,公元854年(大中八年)登进士第。


禁漏初停兰省开,列仙名目上清来。
飞鸣晓日莺声远,变化春风鹤影回。广陌万人生喜色,曲江千树发寒梅。青云已是酬恩处,莫惜芳时醉酒杯。——唐·刘沧《看榜日》
莺儿在旭日的柔光中飞鸣,轻拂的春风带来了回归的仙鹤。城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喜气洋洋,曲江池茂密的梅花正在盛开
进士们青云直上就在眼前,切莫辜负这美好的时光快喝一杯吧! 
  • 袁皓,唐僖宗咸通年间考中进士。


金榜高悬姓字真,分明折得一枝春。蓬瀛乍接神仙侣,江海回思耕钓人。九万抟扶排羽翼,十年辛苦涉风尘。升平时节逢公道,不觉龙门是险津。——唐·袁皓《及第后作》
高挂的进士榜上真有了我的名字,多么的幸运!在蓬莱一般的长安会见了神仙般的同榜进士,不禁回想起在江上田间耕钓的友人。
现在我像大鹏展翅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,可这是在风尘中辛苦了十年的结果啊!

有志者,事竟成,背水一战,百二秦关终归楚;苦心人,天不负,发愤图强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

再苦再难,也要刚强,只为那些等待的眼神。历经十年艰苦,心中有团火,付出终有回报!看人生峰高处,唯有磨难多正果。
已经到了最紧要关头,请记得:贵在坚持、难在坚持、成在坚持。




  • 白居易,唐贞元十六年(800年)考中进士。


慈恩塔下题名处,十七人中最少年。——唐·白居易 雁塔题名
得意减别恨,半酣轻远程。翩翩马蹄疾,春日归乡情。——唐·白居易《及第诗》
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29岁时考中进士,不仅考中了,还是所有人中年纪最小的,引得白居易落笔不停,可见他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。
  • 杜牧,唐文宗大和二年(828年)进士及第,同年又被制科录取。


星汉离宫月出轮,满街含笑绮罗春。花前每被青蛾问,何事重来只一人?——唐·杜牧《重登科》
26岁那年,杜牧一举进士及第,并于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,一时间名声大噪,随即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,
相当于现在社科院的院士,得意之余他写了这首诗。“重登科”表示两次登科,自得之情溢于言表。

砺志报亲,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;笑书人生,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。


愿广大考生笔酣如泉涌,才思多敏捷;完满答考卷,自信出考场;折取桂花香,回报十年功。


今朝一搏,青春无悔,心所致,梦必达!



  • 梁灏,宋雍熙二年状元及第。


白首穷尽,少伏生八岁;青云得路,多太公二年。——宋·梁灏《及第后作》
梁灏出生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,自幼喜爱读书,长大后成了当地有名的才子。
梁灏在后晋时期乡试为第三名,35岁时科举落榜,但他并没有放弃,几乎每届科举都去参加。
由于五代十国时期战乱频繁,科举考试时断时续,梁源经历了后晋、后汉、后周,北宋四个朝代的考场。
宋太宗雍熙二年,82岁的梁灏终于考中状元,被授予翰林学士。
  • 李程,唐德宗贞元十二年(796年)丙子科状元。


曲台送春日,景物丽新晴。
霭霭烟收翠,忻忻木向荣。静看迟日上,闲爱野云平。风慢游丝转,天开远水明。登高尘虑息,观徼道心清。更有迁乔意,翩翩出谷莺。——唐·李程《春台晴望》
唐德宗贞元丙子科殿试,出了两道试题,一为《日五色赋》,一为《春台晴望》诗。最终李程中状元,这是他写的《春台晴望》诗。

耕耘者的汗水,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;第一行歪斜的脚印,已被岁月的风尘抹平;而生活的道路,还在你的脚下延伸。


气定神闲来答题,才思泉涌智慧高。大笔挥就锦绣文,难题纷纷都溃逃。自信万千出考场,蟾宫折桂正美好。


高考加油,上天一定会眷顾努力的人!



  • 韩偓,龙纪元年(889年)47岁时中进士。


轻寒著背雨凄凄,九陌无尘未有泥。
还是平时旧滋味,慢垂鞭袖过街西。
——唐·韩偓《初赴期集》
长安的雨总是那种稀碎淅沥,总是那么刚刚浥尘,草木恰被滋润,绝不会让人狼狈不堪。
韩偓登科后,第一次参加同年聚会,就这么淡定悠闲。实际上他参与科举考试20多年,中举当年他甚至比孟郊还大一岁。
  • 朱庆馀,唐敬宗宝历二年(826年)进士。


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?——唐·朱庆馀《近试上张水部》
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,时兴“行卷”,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,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。
朱庆馀此诗投赠给时任水部郎中的张籍,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:
洞房里昨天夜里红烛高照,等待天明到堂前拜见公婆。精心梳妆后低声问丈夫,我的眉画得浓淡合时不?

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,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:
越女新妆出镜心,自知明艳更沉吟。齐纨未足时人贵, 一曲菱歌敌万金。——唐·张籍《酬朱庆馀》
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,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。诗中,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,相貌既美,歌喉又好,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,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。
听闻少年二字,应与平庸相斥!
虽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,但总有一些坚持,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,培育出怒放的十万朵蔷薇。

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

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!


全国高考日,愿每位考生苦尽甘来,笑傲考场,展翅高飞!



十载岁月,寒暑易逝,当你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,成功也就离你越来越近。

  

梅花香自苦寒来,熬头喜在汗水中。


高考是海,青涩的我们也曾惧怕它试探它。然而当我们懂得人生的成长便是一次次从此岸到彼岸的跨越时,我们便可以接触它拥抱它并超越它,就像这首诗中所写的:


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,
请你为我骄傲鼓掌,
今天我想要走向这胜利的远方,
我要让这世界为我激荡!

愿你提笔,高考征战四方;愿你合笔,谈笑清风无恙。乾坤未定,你我皆是黑马。
加油,少年!

来源:诗词天地


●●

推荐阅读

纪录片《高考》合集(共6集)

纪录片《翻山涉水上学路》合集(共9集)

人民日报:高考临场突发事件25个“怎么办”!考前看三遍!

昔日“高考状元”流浪街头,引网友热议

《人民日报》发布的教育资讯(共168篇)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查看1-9年级学习资料汇总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